门开了,走出刚才进去的考生。
他面色微红,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亢奋状态下恢复过来,也没有看梁江涛,径直走了出去。
“三号梁江涛,请进入考场!”
梁江涛定了定神,推门而入。
只见偌大的会议室里摆着一张长条桌,后面坐着七名考官。
长条桌前面摆着一张小桌子和一把椅子,显然是为考生准备的。
考官大都表情严肃,和梁江涛预料的一样,都没有穿西装,清一色夹克,有黑色有灰色有深蓝色。
中间一名考官头发已经花白了,表情和蔼,对着梁江涛微笑,显然是主考官。
高少阳赫然坐在最靠右边的位置,看见梁江涛微笑了一下。
梁江涛快步走到考生席,向着主席台深深鞠了一躬,道:“尊敬的各位领导,我是三号考生梁江涛,来自汉东政法大学。”
之前已经从高少阳那里了解到了,面试是允许自报家门的,考官都知道考生是谁,手里就拿着考生的简历,还会根据考生的特长经历来提问,和后世的公***不太一样。
后世的公务员面试严禁自报家门,连考官都是考前随机抽取的,一旦出现在考试中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,不管有意还是无意,会立即判违规,取消考试资格!
严重的还会被认定为作弊,记入诚信档案!
整个程序搞得严格无比,也僵化无比。
考官严格踩点给分,根本不管考生的综合素质。
其实,手拿考生简历反映出省委组织部的格局,录用你自有录用你的道理,不录用你肯定有不录用你的道理,所谓的程序公正只是细枝末节,根本不需要在意。
我们要的是人才,不是考试机器。
从另外一个角度说,如果你有足够的关系找到省委组织部的考官,那自然是你的本事,也是能力的一部分,录用也没有什么好说的。
这才是绝对的公平!
“你好,小梁,请坐,不用紧张,我们随便聊聊。”
主考官虽然面带微笑,但身上的气场却非常强大,一看就是大领导。
梁江涛不知道他的职务,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李明玉的爷爷。
“你是党员吧?”
“我是2001年4月入党,2002年4月转正的党员。”
“不错,在大学里能入党说明你很优秀,我这个老家伙还是工作后入的党,你应该经常过组织生活,写思想汇报吧,你说说‘三个代表’重要思想是什么?”主考官问道。
梁江涛自信从容地说道,声音洪亮,不徐不疾。
不仅一字不差,而且简单概括了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提出背景,结尾还作了发挥,为整个回答增色不少。
几名考官听了回答神情一亮,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。
按理说这道题是个客观题,有固定答案,而且对这些考生来说不是什么难题,基本人人都能背出来,可梁江涛却能有所发挥,而且发挥得恰到好处,这就难能可贵了。
尤其是最后那一句“学深悟透、弄懂做通、贯彻落实”十分精到,简直是金句,如果用在材料中定然会让人眼前一亮。
要知道他还只是一个学生啊,竟能说出让一群材料大拿都觉得好的金句,绝不简单。
有几名处长本来还对梁江涛不以为然,相比于其他考生动辄出身北大清华等名校,只有他一人出身省内普通高校,觉得是靠关系才得到面试资格,心中难免有轻视之心。
可梁江涛一个回答就他们知道厉害了,扫清了那种心理!
他们都是省委组织部的处长,识人用人是看家本领,基本上听人说三五句话,材料看三五句话,就能大体判断出水平如何。
再加上梁江涛的穿着、谈吐、气质,越来越觉得这个考生不容小觑。
梁江涛看着考官们的神情变化在心中暗笑,其实后面那句话在二十年后是材料中常用的语言,人人都会,没什么了不起。
可现在是二十年前,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创新。
考官们听了自然耳目一新。
政治语言、文件语言、材料语言都是不断进化的,后世常用的语言放在二十年前自然是金句。
姜万军满意地点点头,继续问:“那你能说说你对‘三个代表’的理解和认识吗?”
这个问题很大,很开放。
可以说既好回答又不好回答。
谁人都能答上几句,可要出彩,却很难。
几名考官不由得想,如果现在回答问题的是自己该怎么办?如何才能答出亮点让万军部长满意?
然后一致地得出一个结论,想要答好很难。
尤其现在是在考场上,没有提前准备,想要临时组织思路和语言回答如此综合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。
真是个压力测试!
这也是面试最让人崩溃的地方。
看的不是考生的智商、情商,更不是考察知识和答题能力,而是在极端压力面前的表现。
是否从容,是否能保持定力,是否临危不乱,是否能在压力下迅速理清思路,都在毫无保留地展示着考生的综合素质。
有考生在压力下崩溃大哭也是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