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餐厅》第五季播出后,姚安娜的热搜词条竟然是她有点憨。大型社恐现场,引发部分共有共情。
但是不要忘了,她是任正非的女儿,华为小公主。20岁受邀参加巴黎名媛舞会,与比利时王子共舞。毕业于哈佛大学,还在微软实习过。这样的简历,上流社会的白富美,吾辈社畜岂敢随意共情。
姚安娜的综艺首秀之所以差强人意,不是葱和韭菜分不清楚,也不是试菜不用公筷,而是她不满足大众对精英教育的固有印象。
何为“精英”,大概就是姚安娜姐姐那样,即便带着电子脚镣,仍然注重形象并意气风发走出家门的样子。对生活充满希望,从不向任何人低头的底气和自信,还有那份别人无法夺走的旺盛生命力。
再看姚安娜在《中餐厅》的表现,不敢正眼看黄晓明,总是余光或是斜视,显得不够坦荡。她并非涉世未深的23岁小镇姑娘,姚安娜所经历的西方社会,很难凭借内秀征服。
并不是说名媛不能社恐,而是以姚安娜的背景,应该能够应付《中餐厅》级别的小范围社交。比起顶流名媛的限量派对,《中餐厅》是个更加随意和放松的场合。节目中的尴尬场面,不只是面对面无言以对的安静,而是姚安娜看起来缺乏融入的动力和渴望。
既然是自己怀揣梦想进入娱乐圈,那就拿出该有的态度。把真人秀舞台当成表演也好,至少要表现出该有的活力。
而且她的出道纪录片中,明明非常自信,有着遮挡不住的锋芒,甚至有些许犀利。讲话逻辑在线,表达流畅。包括那时的独立人设,与如今的“不善交际”人设,也是自相矛盾。
姚安娜在采访中强调过,爸爸对她管教比较严格。她的关键词离不开努力和独立,而且爸爸还要求身边的人不要帮她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为了表现不依赖别人照顾自己,还在镜头前做了一个小简餐。而《中餐厅》面对拍黄瓜都要查手机,外加手足无措的人,怎么越长大越回去了?
把大儿子和大女儿培养成优秀企业家的任正非,是精英教育的实践者,也是成功者。难道在小女儿这里就失灵了?
非也!对老幺宠溺又愧疚的任正非,对女儿的培养可一点不输给她的哥哥姐姐。
年幼习练芭蕾舞的姚安娜,15岁时已经是RAD英皇芭蕾最高级别获得者。ACT成绩满分,在一流公司实习。她所掌握的资源和见过的世面,要远远超过同龄人。
但同时,任正非对小女儿也颇为溺爱。
姚安娜原本想学医,但是爸妈认为一个女孩子做手术要站16个小时,对身体不好,便不同意。看来支持孩子一切决定的任正非,是个“双标”的爸爸。
如今进入娱乐圈的姚安娜,要在节目里、高温下站几个小时做菜,不知道任正非得多心疼。
姚安娜曾困惑,为什么网友喜欢姐姐,不喜欢她。孟晚舟和姚安娜大概是精英教育的AB面,当你足够好,慕强的人就会变多。
看了《中餐厅》之后,恐怕这个问题的答案更加显而易见了。
其实,姚安娜在《中餐厅》的表现并非毫无亮点。她没有侵略性,跟人们印象中的白富美不太一样。在黄晓明和周也谈论母校的时候,在一旁插不上话的姚安娜,终于在弹钢琴的话题上找到了入口。
姚安娜不会抢话,但是懂得自然地插话,说明情商不低。虽然显得拘谨,但是谈不上自卑。
在大家吃饭的环节,黄晓明与宁静夸奖周也的厨艺。姚安娜也希望得到表扬,她只是自己夹了一口拍黄瓜作为暗示。这个小细节不难看出,姚安娜是在鼓励和赞扬声长大的,她对“掌声”有期待,但个性不张扬。
姚安娜的存在似乎证明了精英教育的另一面,按部就班的乖乖女。对于父母的“投喂”与期待,她一一满足。简历非常漂亮,自我的愿望也能轻易达成,但是一身本事却很难在人群中第一眼就闪闪发光。
当然还有一种可能,姚安娜深知自己含着金汤匙出生,避免凡尔赛,尽量收住锋芒。
对比20岁接受采访时,每句话都要加“然后”“就是”的口头禅,姚安娜的谈吐进步了很多。不知道观众是否有耐心等待,让这位养成系爱豆慢慢成长。如果姚安娜能拿出作品,或是无可取代的人格魅力,相信她的口碑会不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