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觉,《向往的生活》第五季也要结束了。
还记得刚开播时,云姨曾经发文吐槽这一季《向往的生活》广告里插播正片,失去了四年前做节目的初心。
但随着第五季走向季终,节目组似乎也在寻求着破局。这种改变,在最后三集有明显效果。
今天梅开二度,再来聊聊《向往的生活》第五季的变与不变。
1
一档综艺节目,能连续做五季不容易。
《极限挑战》在第四季后更换导演,口碑和热度急剧下跌,最终沦为平庸的芸芸众综之一;
即将接档《向往的生活》的《中餐厅》同样播到第五季,但嘉宾阵容大换血,热度依靠明星影响力维持,第三、四季的豆瓣评分早已跌下及格线;
就连封神的《明星大侦探》也在第四季时遭遇过口碑危机,幸而靠着后半程的强推理剧情逆风翻盘,保住了8.9平均分。
《向往的生活》开播时,主打的是都市人最向往的田园生活。
在远离城市的乡村一隅,盖一处农舍,种地养鸭,一狗三人,偶尔招待远道而来的好友,谁不想要这样向往的生活。
嘉宾的构成也很有趣,黄磊和何炅两位圈内老炮,一个有厨艺,一个有口碑和人缘,还有Henry刘宪华为节目注入青春活力,三个风格迥异的人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节目有多成功?用数据说话:首播收视率1.7%,第二季播放总点击量超30亿…...
但节目一季季播出,问题也开始显现。
最明显的一点,就是插播广告越来越多。
第一季初期,只有江中猴姑饼干和oppo两个广告主。随着第一季的成功,第二季广告商增加到6个。
第四季开始,节目中的广告超过两位数。到了第五季第一期,一个套圈游戏直接完成11个广告口播KPI,不得不佩服节目组的“捞金”智慧。
金主爸爸们的品牌logo,更是遍布蘑菇屋的角角落落。
另外,节目模式的固化,也逐渐让观众感到倦怠。
蘑菇屋成员分工明确,何炅主外,负责接待客人、组织做农活等,黄磊主内,负责做菜,Henry/彭昱畅则负责干活和打下手。
但随着节目进行,节奏也逐渐固定。一波嘉宾还没走,下一波嘉宾已经在路上。
黄磊成了专职厨子,几乎每天蹲在厨房捣鼓菜肴,每季只有一两次可以出门买菜的机会。
在最近几季,可以明显看出黄磊对于做菜这件事的疲惫。只要嘉宾数量一多,他的忧愁挡都挡不住。
嘉宾们的设定,也从来串门的好友变成了干农活的工具人,甚至很多嘉宾来之前就准备好了吃苦的心态。
于是,节目的固定节奏就成了嘉宾出现-干活-吃饭-走人-新一波嘉宾出现,《向往的生活》成了《加油务农人》。
不但黄磊累了,连观众也疲了。
最后是嘉宾的邀请。
一开始,蘑菇屋邀请的多为何炅、黄磊的朋友,比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常英宋丹丹,还有海清、徐峥等。
但好友不等于话题和收视,于是嘉宾选择开始向话题度和流量侧重。咖位大的请一个,咖位小的就打包五个。
何炅有主持人的优势,大半个娱乐圈都能认识,黄磊就比较尴尬了。一些小朋友不认识,还得做菜给他们吃,聊不到一起显得格格不入,这显然和第一季的初衷相距甚远。
广告多、节奏固定、嘉宾选择成了《向往的生活》最明显的三个问题。
2
庆幸的是,随着第五季进入后半程,节目组求变的意图变得明显。
先说节奏。
第八期,没有嘉宾做客,蘑菇屋一家五口集体春游,节目终于回归了慢综艺的节奏。
张艺兴拥有师承黄磊的厨艺,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黄磊的负担,让他可以偶尔放松。
弹弹吉他,聊聊家常,在草坪上仰望天空。别说黄磊和何炅不想站起来,连观众都想躺平。
到第十期,何炅邀请了一大波朋友帮忙种树,十个嘉宾用一下午完成了种树目标,让蘑菇屋成了“五斗米仓库”的大股东。
很多观众吐槽这一期是嘉宾大杂烩,但这却是《向往的生活》真正慢下来的开始。
没有了农活的压力,成员们肉眼可见地放松下来。
他们有时间慢慢建一个小木屋,慢慢整理由仓库改建的图书馆,甚至有时间玩打水仗。
上一期播出,100分钟的节目里光是玩打水仗就耗费了20分钟的进度条。有人觉得无聊,但光是看别人打水仗就能让人觉得开心和放松,这不就是慢综艺的乐趣吗?
再说嘉宾。
之前一期嘉宾,是返场的刘晓邑,以及文人史航和止庵。这几位嘉宾没有流量、没有话题,甚至可以说不算是明星,却成了一整季中的高光。
刘晓邑在第三期第一次出现时,就收获了不少好评,他会木工、懂园艺,是个宝藏嘉宾。而这一次,他应邀来为村里的孩子演一场木偶剧。
木偶剧的道具全部来自晓邑手工出品,剧情简单却不肤浅,小朋友从中看到飞上天的梦想,成年人却从梦想中看到残酷的现实。
宝藏晓邑,果然没有让人失望。
史航和止庵,一个是编剧,一个是学者,他们的到来是帮助改建图书馆。
不得不说,两个文化人整理书籍,真是一件治愈的事。
其实作为一档回归田园的慢综艺,嘉宾阵容和苦哈哈的农活从来不该是节目的重点。身在都市的人们,更需要慢生活带来的治愈感。
在最后几期节目里,看嘉宾们春游、打水仗、打造图书馆,虽然没有戏剧性的剧情和吸睛的话题,但却是观众真正向往的生活。
至于改建的图书馆,其实弹幕存在很多质疑。比如后续的维护困难、小朋友不爱看书、图书馆终将沦为摆设等。
但云姨相信,只要有一个小朋友能因为图书馆的影响而受益,那么它就有价值。
对大部分观众来说,综艺的作用是解压,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增加公益的元素,又何尝不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。
3
改变很成功,问题同样不可忽视。
前面提到的广告过多问题,在后期并未得到解决。导演张航希曾经表示,如今的节目组不差钱,其实按照本季广告数量,又何止是不差钱。
但这并未阻挡节目组对于品牌价值榨取的脚步。
这一季《向往的生活》,在正片之外增加了“老友记”系列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嘉宾的一部分镜头单独剪辑成十几分钟的小片段,以供付费观看。
非会员价格为每集4元(会员2元),8集打包价24元(会员12元)。
需要说明的是,《向往的生活》本就在正片基础上推出了仅限会员观看的plus版,也就是说,“老友记”系列是第二重收费节目。
或许对于节目组来说,改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价值。而对于观众来说,这种改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在综艺泛滥的今天,有太多节目选择了偷懒和捷径。
比如综艺导演吴桐,流水的节目铁打的三板斧——有梗的主咖+有话题的流量+有情怀的XX剧组重聚。
《王牌对王牌》和《青春环游记》的成功让他自以为找到了捷径,于是便把同样的调料放到了《萌探探探案》,看似完全不同的类型,却又无比相似。
然而前面两档节目的成功,完全依赖于沈腾和贾玲的个人魅力,节目本身的内容却寡淡无趣。于是当《萌探探探案》没有了两人的助力,所谓的神话便被打回了原形。
《萌探探探案》邀请《西游记》剧组重聚,被指贩卖情怀
又比如不断推陈出新的家庭类综艺,所有内容都离不开两个点——冲突性的剧情和有话题度的金句。
有看点吗?
确实有看点,但当大家的看点都出奇一致,审美疲劳也在加速到来。
归根结底,变和新是所有综艺能活下来的唯一途径,长青如《快本》,不也在年复一年的播出中不断革新?
综艺的品质需要依赖节目本身的质量,嘉宾和剧情本该是锦上添花,而非节目主角。
《向往的生活》已经在变革中力挽狂澜,其他综艺能走多远,还得靠自己。
END
文:云宇
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吃瓜、看剧、品人生。“关注”我,娱乐资讯持续更新。